- 积分
- 6727
- 注册时间
- 2007-12-30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|

楼主 |
发表于 2013-7-22 10:19
|
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白米山人 于 2013-7-22 11:20 编辑
唯境——朱大庸作品展
“灵苗”写古意不做 “弄潮儿”
——朱寒光(大庸)个人作品展观感
长于商品社会,见证改革开放之变迁,用画笔直抒眼底心胸的蕴丘壑万千。7月20日,无锡市美术家协会,无锡惠山书画院联手在运河公园举办朱寒光个人作品展,展示这位善画“古意”的现代青年画家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作。
心存高远,笔端常写高贤逸趣。意在太古,墨韵欲与古人比肩。这两句话是梁溪名家,朱寒光的恩师王福元,对学生的评价。“70后”的朱寒光,曾经是背着画板参加艺术考试万千学子中的一员,出于对中国画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喜爱,毅然走上了这条并不平坦的绘画之路。艰辛与起伏,并不妨碍他探索中国画神韵的信心,他的灵气,被恩师王福元先生大加赞赏。认为这是一棵“灵苗”,鼓励他创作一种水墨新像。学校毕业后,他一边艰辛创业,一边勤奋作画。于是下中国画追求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的大潮不同,朱寒光追求的是“内美”的深沉浑穆,他的画思古而不泥古,在传统的继承中加入了符合现代化审美的时代气息,清新的创作风格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。
中国画有规律而无定法,最初个人的灵气和天分固然重要,但后期的努力和钻研也必不可少。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画家,还要面临身处现代社会浮躁中追求纯粹的两难,如何抉择,朱寒光选择不在当下“弄潮”,成为花坛“流行歌手”,而是一头扎进传统,从研究海上四大家流畅潇洒的人物画开始,上溯至陈老莲古拗奇峭的人物造型画法,后又大量从宋元作品中吸取营养,孜孜不倦的涉取传统文人情愫的诗意逸情和表现形式,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对当代社会形态的精神感悟,沉积多年,朱寒光成了朱大庸,后者广为人知。
这场既古朴,又当下,既风雅,又纯粹,蕴含着中国文化里最精彩元素的展示,将展至7月26日
|
|